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订阅《铁军》  订阅《铁军·国防》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粟 1907—1984 侗族。1907810日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25年在湖南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参加中共领导的青年学生运动,1926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5月参加叶挺为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24师,任教导队学员班长,6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81日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起义军进军广东潮(洲)汕(头)失败后,跟随朱德、陈毅转战粤闽湘赣边,10月任连指导员。19281月参加湘南起义,4月上井冈山,参加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1月随毛泽东、朱德进军赣南闽西,参加了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的连长、营政委、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19347月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转战闽浙赣皖边。怀玉山失利后,余部奉命组成红军挺进师,任挺进师师长。进军闽浙边,任闽浙边临时省委组织部部长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领导部队实行了由运动战向游击战的转变,提出敌进我进的战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军两次兵力各40个团的大规模围剿。根据国内形势的发展,自觉实行了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19381月,在浙南富有远见地提出游击战争在抗日战争中战略意义的理论。3月率浙南主力开赴皖南。4月,任新四军第2支队副司令员、先遣支队司令员,率部挺进江南敌后。6月,在镇江韦岗,指挥伏击日军的战斗,首战告捷。接着率领第二支队,进行了小丹阳、南京中华门、雨花台及坍桥、和尚桥、狸头桥、禄口、水阳桥、横山及芜湖官陡门等战斗。19398月,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副指挥,指挥了沪宁线、水西村、西塔山等战斗。19407月率部挺进苏北,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0月与陈毅一起组织指挥黄桥战役,粉碎了数倍于已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进攻,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和苏中军区司令员(后兼政委)、中共苏中区委员会书记。制定敌进我进和基本区要点争夺的游击战指导方针,挫败了日伪军频繁的扫荡清剿清乡,把苏中建成了巩固的抗日根据地。194210月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领导机关对内合并为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兼政委。19443月组织指挥了车桥战役,6月又指挥发起南坎战役,构成了对日军的连续反攻。194412月,粟裕率苏中主力3个团南渡长江,到达浙西。次年1月,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代政委,9月,任中共苏浙区委书记,统一领导苏南、浙东、浙西党和军队的工作。指挥所部在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三次反顽自卫战役,共歼灭顽军1万余人,率先实现了由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1945年日本投降后回师江北。10月任新四军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指挥发起高邮、邵伯战役和陇海路东段战役,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他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七战七捷,一个半月歼敌5.3万余人,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10月,山东、华中野战军会师并统一指挥。1947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先后协助陈毅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泰蒙、孟良崮等战役,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随即挺进豫皖苏地区。1948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调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六七月间,指挥发起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济南歼敌10万余人。9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战役于116日发起。118日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淮海战役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共歼敌44.3万人,占全战役歼敌总数的80%1949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2月兼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东集团军,突破江防,追歼敌5个军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他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委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从战略高度向中央提出的多次建议和他指挥的创歼敌记录战役的多次胜利,推动了整个战局的发展,缩短了战争的进程,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1951年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4年任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国防战略,制定作战计划,探索未来反侵略战争的战略方针、作战指导和国家战备等问题,提出诸军兵种建设方针和富有战略创建的设想,使总参谋部在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1958年夏,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19941225日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联名发表《追忆粟裕同志》文章,说“1958年,粟裕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这是历史上的一个失误。这个看法,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意见。粟裕同志当时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又一次表现了坚强党性和高风亮节。 1958年秋,粟裕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1967—1968年、1975—1982年任中央军委常委。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0年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8425日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