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痴迷”卖大米的大学生村官
作者:潘春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11-17 浏览次数:216
现年33岁的姚伟超,江苏宜兴人,在校加入了党组织,2010年从南京工业大学营销专业毕业后,直接参加了镇江市的大学生村官招考,被录取后,分配到了句容天王镇戴庄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职务,负责帮助农民推销大米。
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西光——曾靠着一双力士鞋躲过死神
作者:刘娟等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0-07-27 浏览次数:661
陈西光,1938年参加新四军挺进纵队,1941年起,历任武进县、澄西县、扬中县、江(都)镇(江)县等县委书记,1944年任宜溧县委组织部长,1954年任中共镇江地委书记。1960年后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80年任江苏省委科教部副部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2008年去世,享年90岁。
创新“联系点+”模式 助力青少年知史成才
作者:顾国平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9-08-20 浏览次数:83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何使广大青少年真正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祖国建设的强大后备军,是一项长期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也是浦东新四军研究工作者的一贯追求和期待。
坚贞忠诚 无私奉献——安徽金寨籍老红军、老将军的家风故事(一)
作者:胡遵远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5期 日期:2018-05-11 浏览次数:4943
追随先辈脚步 传承家族精神
作者:楠木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4期 日期:2018-02-02 浏览次数:3578
新四军在茅山期间,地方开明绅士王诚凤和他的五弟王诚龙二人支持抗日,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注:不少文献记载为“王诚龙和他的弟弟王诚凤”,这是错误的,其实王诚凤是王诚龙的三哥)。
寻访红色印记 传承铁军精神
作者:上海市洋泾中学高二(8)班 郑一帆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3期 日期:2018-01-19 浏览次数:1265
雷锋伴我近60年
作者:夏孝栋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3期 日期:2017-12-28 浏览次数:1303
精心培育铁军精神党性教育品牌
作者: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 蒋东仁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3期 日期:2017-12-15 浏览次数:1270
近年来,盐城新四军干部学院充分挖掘盐城红色资源优势,加强铁军精神理论研究和宣传,铁军精神党性教育的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初步形成了具有盐城特色的党性教育品牌。
“我不是纪念馆的一个过客”——记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2017年第2期 日期:2017-11-24 浏览次数:1492
2016年12月6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镇江市茅山风景区内的新四军纪念馆,与事先约好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馆长孙志军见面。孙馆长精神头足,谈论实事观点犀利、跳跃性强,讲起话来语速很快,让人想起李渔的诗:“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
青春与读书
作者:一 叶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7年第1期 日期:2017-11-09 浏览次数: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