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峥嵘岁月 > 初夏江淮行——《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新四军课题组在皖访谈
初夏江淮行——《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新四军课题组在皖访谈
作者:王金鑫 王骅书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1-04-06 浏览次数:7138
2015年11月,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担任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
课题组与安徽新四军研究会交流研究成果
2015年11月,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获得批准立项。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由国家正式批准的抗战老兵口述史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连红担任首席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盐城师范学院等机构共同参与。其中,新四军子课题由盐城师范学院新四军研究所承担,所长王骅书教授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从2016年3月开始,在各省市相关部门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抗战老兵各项目组已分别在江苏、山东、河南、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等16个省份98个市县区,抢救走访了近千位抗战老兵。
安徽是抗战时期新四军最主要的活动地区之一,也是健在新四军老战士的主要居住地,这些年在新四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因此,安徽成为了新四军课题组继江西之后的首选目的地。2017年8月,安徽省新四军老领导王光宇的去世,使课题组更觉得访谈工作时不我待。早在2018年初,课题组就已对在皖新四军老战士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到安徽全省健在新四军老战士共有1715名,其中省会合肥有200余名,并对应宜权、杜宏本、陈发祥、曹广、孔令科、阮万钧、刘云、樊庭好、黄思友、蒋守科等一批老同志相关信息进行了收集。
王亚平、浦惠英夫妇向课题组赠送题词
2018年春,课题组与安徽省新四军研究会联系,得到了会长魏志光、副会长聂皖辉、副秘书长刘以顺等同志的积极响应和全力支持。2018年5月1日,课题组抵达合肥。翌日,受到省、市新四军研究会领导的热情接待。聂皖辉会长在见面会上介绍了安徽新研会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和“纪念蒋家河口战斗80周年讨论会”的筹备情况,王骅书教授报告了课题中期工作成果及今后工作的设想。会后,由李维玲理事全程陪同,从5月2日至6日,课题组在合肥共采访了14位新四军、八路军老战士。
这些老同志包括:曾经潜伏日伪阵营从事地下工作的原安徽省供销社主任王亚平,1940年参加革命工作的新四军江南财经办事处会计浦惠英,曾任皖江区党委财经委员会通信员的原合肥市电子工业局党委书记陈发祥,悄然离家投奔新四军第四师盱凤嘉独立团的老战士姜锡亭,秋收起义参加者、曾任原二十六军副政委龚杰将军勤务员的孔令科,亲历枣庄战斗的新四军第二师第五旅第十四团老战士池德超,新四军军部报务员吴兆友,在山西中条山地区参加八路军的太岳军区老战士张翻身,曾任八路军博兴县独立营卫生员的张华祥,抗大四分校学员曹广,参加过天目山战役和高邮战役的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六旅老战士袁文明,参加过兴化大捷的原合肥金笔总厂副厂长管长根,曾任《新华日报》华中版发行股长的合肥市人大原副主任兼秘书长潘培咸,在盐阜区长期从事妇女工作的合肥市妇联原副主席徐霭庭。
在走访过程中,接待方特地安排了以江苏籍为主的在皖新四军老同志接受访谈。老战士们接到通知,提前准备了个人相关资料,包括档案、回忆录、诗集等文献,以及大量的奖章、照片等实物材料。王亚平、浦惠英夫妇事先泡好了绿茶,摆上了香蕉和苹果,潘培咸同志及夫人还准备了咖啡和坚果。课题组人未至,老战士们的子女却早已在楼下等待。
访谈过程中,老战士们通过回忆,结合手中的档案、回忆录、照片等资料,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生命历程。浦惠英女士的苏南遇险经历、陈发祥的传奇革命家庭、吴兆友紧张刺激的谍报生涯、张翻身回忆日军扫荡中条山的感伤、袁文明唱苏南人民歌颂王必成将军歌曲时的激动,都给课题组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珍贵的回忆,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史诗,通过老战士们的讲述,犹如战争时期的活剧呈现在我们面前。
此次走访的特点,是课题组见到了除新四军第五师之外其余六个师和军部的老战士。此外,还幸运地寻访到了王亚平、张翻身、张华祥三位八路军老战士。由于目前健在八路军老战士数量相对较少,能够一次寻访到三位八路军老战士,对于总课题的推进十分有益。三位八路军老战士中,王亚平和张华祥两位来自山东,张翻身来自山西。
陈发祥向大家介绍自己的革命家庭
在走访的11位新四军老战士中,孔令科、吴兆友、徐霭庭三位老战士给课题组留下了很深印象。孔令科是安徽巢湖人,皖南事变后参加了新四军第七师,担任营长龚杰的勤务员。龚杰是湖南人,曾经参加过秋收起义,新四军成立以后任军政治部总务科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第二十六军副政委。龚杰在抗战时期的事迹目前所知甚少,孔老的介绍使我们对龚杰将军有了更多了解。
吴兆友老人的经历则较传奇,虽然吴老坚称自己最初参加的部队是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第十一团,但据吴老参军的时间和地点,课题组认为吴老参加的部队应该是十一团的前身,即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九团。1942年,吴老奉调新四军军部参加报务培训班,与题组拟去上海走访的新四军著名烈士郑大芳之弟、原
南京军区第五局副局长郑国芳是同班同学。
最后一位采访的是盐城籍新四军女战士徐霭庭,徐老离乡到皖已近70年,但仍乡音未改,令课题组倍感亲切。抗战时期,徐老在盐阜区长期从事妇女工作,负责动员青年参军,组织妇女纺纱、做军鞋,安排群众交公粮,并曾在盐城泰山庙见到过新四军政委胡服(刘少奇)同志。
口述历史工作的持续进行,一方面得以征集保存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老战士的言传身教,也极具感染力。对于抗日,他们在指出国民党腐败无能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军在抗战中的贡献。对于当年参军的目的,他们最初多为“扛枪吃粮”,但走进部队,感受了党的领导、严格的纪律、科学的军事体制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完全改变了人生目标。在一次次的战斗中,逐渐体现出跟党举旗的铁军精神,“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奉献精神,“冲锋在前,撤退在后,重伤不哭,轻伤不下火线”的亮剑精神,以至于耄耋之年继续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时代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