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纪实》 > 轶事记趣 > 《唱支山歌给党听》诞生到传唱奇闻
《唱支山歌给党听》诞生到传唱奇闻
作者:竺柏岳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8 浏览次数:7785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歌词取材于《雷锋日记》,其实不然。它从诞生到传唱,有着一番鲜为人知的经历,并与新四军有关。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歌词取材于《雷锋日记》,其实不然。它从诞生到传唱,有着一番鲜为人知的经历,并与新四军有关。
这首歌的歌词最初见于《民歌三百首》,作者署名“蕉萍”。雷锋买到这本书,将歌词的部分内容抄录于日记中。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日记》也随之全国出版发行。当时,上海音乐学院有位著名的音乐教授叫朱践耳,他于1945年加入新四军,任音乐指挥。朱践耳在《雷锋日记》里读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深受感动。他马上查阅《民歌三百首》,并将其谱成曲子,交给正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藏族学生才旦卓玛试唱。1963年底,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才旦卓玛登台唱了这支歌,迅速传遍神州大地,她也因此一举成名。后来,这首歌成了才旦卓玛常唱不衰的保留歌曲。
朱践耳
才旦卓玛
歌曲唱红了,才旦卓玛与新四军音乐人朱践耳名声远扬。可是词作者“蕉萍“到底是谁呢?1963年底,朱践耳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蕉萍”在陕西铜川煤矿矿务局,于是写了寻人信寄过去。矿上的党委书记赵炳儒接到信后在干部会上动员大家寻找“蕉萍”同志。有人立刻想到焦坪矿与“蕉萍”谐音,会不会是在那里?
于是,消息传到焦坪,很快有人反映说,下放干部姚筱舟平时经常写点小散文、小诗歌外投,“蕉萍”很可能是他。两天后,书记把姚筱舟叫到办公室询问,可他死活不承认,因为当时他正遭受迫害,以为大祸临头了呢。宣传干部反复声明、一再强调说组织上查找词作者是件大好事,而且这支歌不但在上海、北京唱开了,还传向了全国。姚筱舟听罢,这才承认诗是他写的,并发表在了1960年的《陕西文艺》杂志“诗传单”栏目中,同时发表的还有另外两首诗。至此,“蕉萍”其人终于浮出水面。
姚筱舟生于1933年,江西上饶人。高中毕业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抗美援朝时,他入朝作战,于1954年回国。次年秋天,他转业到新成立的陕西煤矿矿务局担任文化工作。1957年元旦,他所在的矿区中一个班长违章作业,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伤亡,他连带着受了处分,被降为工人,下矿采煤。因怕连累相恋多年的女友,姚筱舟与之含泪分手。在痛苦中,他感受到了工友们的鼓励和温暖,坚定了对生活的信心。因自怜身世曲折,他从古诗文“雨打芭蕉”、“雨打萍”等诗句中化出“蕉萍”两字作了笔名。
姚筱舟
1964年,全国开展革命歌曲评选活动,《唱支山歌给党听》《社员都是向阳花》等5首歌曲获奖。当时北京来信指定姚筱舟去领奖,可是矿上有些人认为他出身不好,又是下放人员,没让他去。从北京寄送的奖品是一套《毛泽东选集》,两幅绣有聂耳、冼星海人像的苏州小丝织品和一张奖状,可惜这些纪念品都在“文革”中被抄走了。
“文革”一开始,姚筱舟就被批斗、关牛棚,妻子儿女也被拉上台陪斗。被批斗时,他时常听到台下有人唱着他写的《唱支山歌给党听》,再看看自己和一家人正遭受着非人待遇,这个在朝鲜战场上流血不流泪的硬汉子,不由得嚎啕大哭起来。
1984年11月,姚筱舟终于平反,调到《铜川矿工报》当编辑。1986年,他当选为铜川文联副主席兼《铜川文艺》副主编。1997年5月9日,应上海东方电视台邀请,姚筱舟在女儿的陪伴下,在南京路上海电视广播大厦出席了第17届《上海之春》音乐会,64岁的“蕉萍”终于见到了73岁的朱践耳教授和60岁的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创作者、演唱者在跨越了34年漫长时空、经历了人生无数的凄风苦雨后终于相聚。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台下掌声如雷,观众热泪盈眶,大家都为这世纪末的相逢感动不已。
2001年与2004年,姚筱舟和才旦卓玛在中央电视台就《唱支山歌给党听》做了两次访谈节目,二人握手言欢,感慨万千。2008年,西藏三一四事件后,才旦卓玛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是共产党把我培养成了歌唱家,现在藏独分子想把农奴制重新安在西藏人民头上,是办不到的。我要永远把《唱支山歌给党听》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