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马毛姐,第一枚勋章颁给您
马毛姐,第一枚勋章颁给您
作者:姚定范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4-06-26 浏览次数:458
对于我们这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故事,基本上是从一部电影开始的,这就是《渡江侦察记》。这部电影,我们不知看了多少遍,里面的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并且我们当时个个坚信电影里的故事都是真的,英雄的连长就是这么帅,女游击队长竹篙一撑就可以像燕子一样飞上船头。还有那个陈述演的情报处长,阴险狡猾,“鹭鸶嘴我也不得不防!”印象尤为深刻。
2002 年9 月,我从安徽省安庆军分区调任芜湖军分区,很快得知电影中的鹭鸶嘴其实就是繁昌县荻港江边的板子矶,便迅速前去探访。大凡矶者,均为突出江边的岩石或小石山。板子矶是一座和江岸似连非连的小岛,汛期,岛就在江水中,枯水期则可以徒步登岛。“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地”纪念碑高高耸立在小岛的西北部。整个纪念碑用大理石筑成,外形就像一艘扬帆前进的船,正面镌刻着“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登陆点”12个遒劲大字,左下方落款为“中共繁昌县委、繁昌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四月二十一日”。纪念碑的背后镶嵌着两块黑色的大理石,上面镌刻着两段碑文,其中第一段的碑文为:1949 年春,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响应“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庄严号召,以百万雄师发起了伟大的渡江战役。4 月20 日夜21 时许,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一部率先突破长江天堑,在繁昌登陆。2003 年是芜湖军分区组建20 周年,分区党委决定新建一个荣誉室,并且要把“渡江第一船”的精神作为重点进行展示。在收集整理史料时,女船工马毛姐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对此,大家都很兴奋,负责“渡江第一船”浮雕创作的南京艺术学院几位老师一致认为,考虑到船上全是军人和枪炮这些刚性的元素,如果在船尾有一个女船工的形象,这幅作品的艺术完整性会更好。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既没有找到一张马毛姐的照片,也没有找到她本人的下落。记得当时无为县所在的巢湖军分区给我们的回话是:“经查,渡江战役中确有一名叫马毛姐的女船工,但解放后她就去省会合肥工作了,平时跟军分区没有联系。”面对这一遗憾,被我请在分区帮助指导荣誉室建设的军区人民前线报社原副社长龚志聪深有感慨地说了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的话:“马毛姐是千千万万支前民工中的一员,她已经悄悄地淹没在人民群众之中了!”
毛主席鼓励马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谁能想到,整整18 年后,马毛姐的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的面前。6 月29 日上午,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现场,马毛姐坐在轮椅上,由工作人员推着,与习近平总书记一同进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在主持人的引导下,总书记将第一枚“七一勋章”佩戴在她的胸前。当我听到马毛姐的名字时,一下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啊,马毛姐,马毛姐!”第一枚勋章颁给您,简直是神选,这是历史的功勋,这是人民的光荣!
马毛姐近照
记者于此次采访大军南下船工参战渡江的英模事迹时,特地走访了湖东县(即无为县)青岗乡女英雄马毛姐。
马毛姐,这一位荣获一等功臣称誉的船家女,今年才十五岁呢。黑黑的面皮,粗布衣裳,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两条发辫在背后不住地摇动着。她的家在马坝村,家里除了低矮的小茅屋和几亩薄田外,只有一只小木船——这就是她家的主要生活来源。哥哥一向搞划船,目力却不大好。毛姐从十岁起就开始水上生涯,帮助哥哥掌舵。五年来,她一直是她哥哥忠实的好舵手。
说起来那还是大前年的事:匪军在沿江一带抓“差船”运军火,毛姐的船自然也免不了。可是她人虽小,心眼却有,马上将船开入凤凰颈汊港的芦苇中,一直向内河驶去,偷偷地给她躲避掉了。第二次是去年淮海战役,漏网的匪军将她的船掳到江边,要她兄妹俩把他们送过江去。她和她哥哥设法,终于又在濡须口逃掉了。
但在这次大军渡江的前两个月,她得到了需要船工支援的消息,却立刻自动报名参战。就从这时起,五十一天全部和战士们共同生活在一起。白天,她将船开往天河,教给战士们拉篷、撑篙、识风向、辨方向;夜晚,参加他们的小组漫谈,娱乐晚会。她很自然的愉快的喜爱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从未请假回家去过。
四月二十日晚,是我们开始强渡长江的时候。这天,毛姐穿了件紫色的褂子,发辫梳得又光又滑,还扎上了红头绳,和哥哥两人将船停泊在太阳洲,准备开往南岸去。战士们看见她来了,大家都说:“毛姐,你不能送我们去,年纪太小了,打枪会骇怕。”她认真的说:“怕什么?你们不怕我也不怕。”大家计议着:“她委实太小了,又是个女孩子,回头打仗会吓坏的。”于是四五个同志走上前来,一面劝说,一面将她死拖活拉的送下了船,她哭着嚷着硬要上去,但终于被战士们阻拦着了。她一个人无可奈何的坐在江边,眼望着战士们和她哥哥将船驶向暮色苍茫的江心中。但是她并不失望呵,仍旧坐在江岸上守候着,等到她哥哥的船回来了,等二次载运战士们过江的时候,她无论如何也不顾别人的阻止,跑上船去,担任起她的舵手任务。
二十二日夜晚,她继续送渡大军过江,恰遇敌人的兵舰来了。江面上枪声大发,炮弹落在船周围,不断的激起浪花水注,船颠簸得非常厉害。她的哥哥的裤子被打穿,这一位从未经历过战斗的水手,当时不免慌张,她却挺起身子安慰她哥哥说:“不要紧,用力划,快抵岸了。”妹妹的勇敢增加了哥哥不少的勇气,船鼓着浪像箭一般的向前疾进,终于安全的抵达对岸。
四昼夜不断的工作中,由于她的机智、勇敢,避免了不少的危险。她做事既坚决又彻底,送渡大军过江,直到完成任务为止。她的父亲曾三番两次的来替换她回家休息,却都被她拒绝了。在庆功大会上,大家要她上台讲话,她顿时感到忸怩不安,很羞涩的说道:“送大军过江,也是我们妇女的事啦!这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功劳。要说有功嘛,那就是毛主席领导的好……”
她的话的末尾,淹没在大家热烈的掌声里。
1949 年7 月15 日《皖北日报》第三版登载的报道
(本文部分资料,由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