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党群心连心 永远不分“梨” 大丰草庙镇圩东村探索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党群心连心 永远不分“梨” 大丰草庙镇圩东村探索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
作者:李建霞 吴耀庭 骆韶春 孙加永 责任编辑:姚云炤 孙加永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4-08-05 浏览次数:491
8月3日,坦荡如砺的圩东大地进入蒸煮时节。这天上午,江苏省作协会员、盐城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管国颂,在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大丰区荷兰花海文化交流传播中心主任暨江苏荷兰花海文学总社社长韦江荷的陪同下,组织20多人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的采风队伍,走进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圩东村的千亩梨园、秸秆综合利用基地、现代农业农技农机综合服务公司以及该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感受该村是如何探索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文化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新模式的?
发展梨子产业 壮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作家采风团成员们首先驱车数里来到一处梨园,郁郁葱葱的梨园里,这里有许多电动自行车停在梨园中的水泥路边,还有许多的农民正在忙忙碌碌地从事着各种劳作,一副繁忙的样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唐丽代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明向大家介绍道:全村共有整片梨园702亩,由两个承包人负责经营,作家们来到的是其中的一家。
在这片苍翠连绵、葱葱郁郁的梨果园中,作家朋友们目睹了在一个直播间里,装满梨子的筐中,梨子是那么的大,大家接过村里前来服务同志将去皮的梨子,吃到嘴里,是那么的脆、那么的甜、那么多的水份,一个个是那么的赞不绝口,连夸好吃。唐丽抓住契机告诉大家,他们村种植的梨子按时间递进,分为三个品种,7月份上市的名叫“苏翠一号”,8月份上市的,也就是大家今天品尝的梨子名叫“翠冠”,9月份以后上市的名叫“秋月”,该村的主栽品种“苏翠一号”“秋月”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早熟梨评比大赛“金奖”“全国中华好梨”称号。该村的梨果,除大户销售、村干部销售、外地客户上门取货外,还部分采用“网上直播”方式,通过网上直播后,客户领取销售票后直接上门提货等模式,产品供不应求。
对于这些林果,村委会副主任殷长忠告诉大家,这两个大户承包的梨园,前期移栽前的准备工作皆由村里负责运作,土地流转、道路修建、梨果引进等,村里前期投入超600万元之多。而该村与两名承包者有个约定, 除付给村民土地流转费外,种植一至二年内,承包者每年每亩向村缴纳200元;种植三至四年,每年每亩向村缴纳400元; 种植五至六年以后,每年每亩向村缴纳600元,直至一轮承包结束;到第二轮承包时,再行议价。此外,这里家家户户都种梨树,在村干部的动员下,圩东村农户有的种几十棵,有的种几棵;这也算是近期上级推广庭院经济的一个小小成果。而有农闲时间,村民们则在两处梨园打工,他们平均每天有四十多人,每天平均110元,工资日结日清,积极性倍增。
秸秆综合利用 一举多得
接着,作家采风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又驱车从南草线向东一个草场。初见草场,并未感觉不同,只是觉得这里的草卷摆放得整整齐齐,只是数量略多而已。岂知一听介绍,顿感这里却别有洞天。该村监委会主任何薇告诉大家,草庙镇有十多万亩农田,他自己家也承包了1000亩土地,从事稻麦两茬种植,秸秆是个大资源。根据以往的经验,其他乡镇也有秸秆打捆的情况,只是堆在库中,用途只有送往火力发电厂作为原料使用。运输路途远,运输成本大,收回效益低。而为了节省开支,一些地方往往选择挖坑深埋或堆在场中。而圩东村的秸秆,却有三个用途,物尽其用,是个综合运用的典范。圩东村秸秆的第一个用途是作饲料,该村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签订协议,每年有2万吨干燥鲜好的秸秆供应牛奶食用。对部分被水浸湿的秸秆,通过一定技术深埋地下达33厘米,然后撒上水和菌种,生产一种食用菌菇,并引进烘干生产线,把这种菌菇烘干制成“赤松茸”菌菇成品,用包装盒包装,经此一包装身价倍增,每盒售价100元,种植菌菇的人家每亩净收益可达1.2万元,委实是个富民增收的项目。据介绍,圩东村种植菌菇,每亩需要干草6吨,旧时用棉籽壳子,现在全用秸秆,在田中铺上33厘米的秸秆,上水后,人工穿上靴子,踏实至20厘米,然后上菌种,最后再上6厘米左右的秸秆。这样用量较大,除本村使用外,这样的带水二类秸秆还远售安徽等地,销售价600元/吨。对加工饲料和用作生长菌菇后剩余的最次碎秸秆,用滚筒筛选出后,与养鸡大户的鸡粪混合,发酵后用作肥料。此三件综合利用秸秆事项,每年消化秸秆达六七万亩之多,仅此一项创新的举措每年还为村增收二三十万元之多。
党建引领 壁画美好蓝图
圩东村,顾名思义,地处一条圩堤以东,南草线(江苏丰山集团)东侧,双草线(省道351公路)北侧。百余年前,由百余户渔民上岸居住形成,俗称“百家村”。后来该村改成灯塔村。而圩东村这片土地,则是大自然千百年来的馈赠。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明触景深情地向大家介绍,圩东村现有土地面积4200亩,已流转3700亩,总人口1200余人。而这样一个不大的村子,数年前村里基本上无什么产业致富项目,经济发展举步维艰。而该村党总支、村委会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一二三届全会精神,坚定改革、创新、发展、强村富民的信念不动摇,带领全村干部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23年村营收入达到了103万元。其中除上述的秸秆三用收益二三十万元之外,该村的土流转流转渗溢收入达15万元,梨田收益达42万元,可见其在乡村振兴中初见成效。
圩东村给作家采风团成员每人都发了圩东梨园简介,还发了圩东村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简介,里面有许多详尽的介绍和名目,许多做法说法甚是新颖别致,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赘述。引用圩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伟明说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似乎恰到好处:“文化赋能,圩东村乡村振兴将增添新活力!”
祝福圩东的未来更美好!
(摄像: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