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传媒网 > 新闻动态 > 有志不在年少 机智勇敢抗敌——苏中一批儿童团员智斗“日伪顽
有志不在年少 机智勇敢抗敌——苏中一批儿童团员智斗“日伪顽
作者:严雪芹 陈万荣 杨圣龙 吴祥胜 责任编辑:姚云炤 孙加永 来源:铁军传媒网 日期:2025-04-29 浏览次数:91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小海镇是抗战时期苏中革命老区之一,是一块被革命先烈用热血浸染过的红色土地。1940年底,随着小海中心区委成立,小洋村.新河村.舀子村儿童团相继成立,民生小学126名儿童全部加入儿童团组织。
儿童团员们主动清缨、不怕牺牲为新四军站岗放哨、送情报、擒敌伪等活动,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演绎了一个又一个英勇机智的感人故事,为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贺延三烧情报
1943 年 3 月,粟裕率领新四军 1 师师部以及苏中二分区机关来 到舀子港一带,粟裕、张震东等住在开明绅士贺瑞符家里,贺瑞符 的儿子贺延志成了粟司令的一个秘密交通员,担负起为新四军传递情 报的任务。
一天,粟司令交给贺延志一封信,要求他在次日午饭之前把信 送到黑桥口目的地。交代完毕,粟司令一行人就出发了。贺延志接受任务后还没有出发,从西团、大中集据点下乡扫荡的十多个鬼子和大 队的和平军已经来到他家,敌人用刺刀在家里面乱戳,转身用刺刀对 着贺延志高喊:“新四军哪里去了? ”
秘密信件还在贺延志身上,在旁边烧火做饭的妹妹贺延三,装着 跟哥哥吵架,乘敌人不注意把那封装有情报的信件扔到锅膛里烧掉了。 敌人未看出什么破绽,在家里乱翻一通,抢了些鸡蛋、条粉后离开 了。
几天后,粟司令再次来到贺家,得知情况后还夸奖贺延三机智勇敢。
小交通员马春山
1940 年10月6日黄桥决战胜利以后,小海中心区委成立,新四军干部戴为然、 刘仲候、刘德恒、梅村、高峰等人来到境内新河村、小洋村、舀子村 开展革命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抗日活动很快开展起来, 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农民抗日救国会,游击队、民兵、儿童团等组织纷纷成立,16岁的马春山成为舀子村儿童团的成员。从此,他除了参加劳动,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外,每个月还要在 冬学识字班培训学习九天,接受抗日教育。因为他个子小,机制勇敢 灵活,多次完成了重要情报传送任务,很快就成为小海区的交通员。
1941 年 7 月,日伪军对台北县实施万人大“扫荡 ”。境内军民配 合部队坚壁清野,开展“反扫荡 ”斗争。一天凌晨天还未亮,小海 区区长马长生就叫醒了马春山,亲自交给马春山一封密信,并且叮嘱 道:“小马,务必在午饭之前把信件送到驻扎在黑桥口的部队某某首长 手里,”马春山二话不说,就接过信件。
从小海镇到黑桥口(今通商小街)有二十多里路程,当时敌人沿小洋河设置了封锁线,小汽艇不断在小洋河里面来回巡逻。南小洋桥、 北小洋桥上面都有荷枪实弹的敌人岗哨,盘查过往行人。马春山回家 后,将信件卷起来,用油纸裹紧了,塞在芦苇杆子里面,藏在粪篮子 缝隙里面,仔细检查,确认没有破绽后,他才提着粪篮子,拿上粪耙 子,扮着晨起拾粪的小孩子出发了。过北小洋桥的时候,敌人用枪拦 住他,在他身上从头到脚搜查了一遍,没发现什么。又盘问他,他从 容回答应对,敌人没有看出破绽,放他走了。
最后,他按时把信件送到了目的地,交给首长,受到上级的表扬。
具体做法是开展军民联防,全民锄奸运动。通过排查筛查,将境 内的可疑人员名单一一列出,发动儿童团员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做 一次坏事的记一个“黑点 ”,记满 10 个“黑点 ”,就由乡政府治安科夏干事或杨干事出面找到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记满 20 个“黑点 ”, 就予以警告教育,记满 30 个“黑点 ”的人,就由治安科逮捕,调查审讯后,如果罪名成立的人,判处相应的处罚,罪大恶极的甚至被枪毙。对于有“黑点 ”记录尚未满 30 点的人,做一次好事的记一个“红点 ”,视作立功表现,记满 10 个、20 个“红点 ”的人,予以表扬,记满 30 个“红”点的人由乡政府治安科记功一次,并由治安科召集群众代表座谈会,讨论是否用“红点 ”抵充“黑点 ”将功补过。
“记红黑点 ”运动开始以后,儿童团根据上级指示,协助干群暗中监视境内的坏分子,那些坏分子的一举一动都在儿童团员的监视之下,有力地配合了根据地的对敌斗争。
捉拿“盐贩子”
有一天,儿童团员正在小洋桥抗日哨协助民兵杨存桂、沈照华、 执行任务。这时候,从东北方向的大路上来了四个人,他们都挑着沉甸甸的担子。执勤的两个儿童团员像往常一样,检查了来人的路单路条,然后又检查来人担子里面的物品,发现四个人担子里面装的全是食盐。儿童团员按照惯例,跟挑食盐的四个人要盐票(主管部门的盐税发票或者准运食盐的票据),民兵杨存桂、沈照华等也来向私盐贩子索要税票。其中一个私盐贩子恶狠狠的对执勤民兵说:“你一颗子弹最多打死我们四人当中的一个人,你来不及装第二发子弹,我们剩下的三条扁担就送你们几个人去见阎王姥爷了!”另外三个盐贩子附和着说:“识相的,赶紧让开!”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小个子的儿童团员悄 悄地溜到刘文乐家,把情况报告民兵小队长刘长友,刘长友带领民兵 葛永生等将四个私盐贩子全部捉拿押送到北虹乡治安科。
丁兴成识破“补锅匠”
一次“反扫荡 ”斗争中,总部设在大圩头子的新四军后方医院接 纳了许多新四军伤病员,医院容纳不下,一部分轻伤员由附近的各村村长安排,分散住在村民家里面养伤。有一天,村口来了一位补锅匠,在抗日岗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检 查了补锅匠的路条,没有发现问题,就放他进了村。
补锅匠在村子里面一边走,一边吆喝着“补锅嗷—— ”“补锅嗷 —— ”可是那双眼睛却转来转去,神色不对劲。这些早就被儿童团员 丁兴成、张俊茂等人看在眼里,丁兴成给张俊茂使了个眼色,张俊茂 会意地走开,悄悄地把这一情况报告给民兵小队长单德保,单德保率 领民兵将补锅匠抓住。经过审问,补锅匠是丁溪据点里日军派出来的 特务,专门刺探新四军后方医院的情报的。
夏余水戳穿“相命先生”
敌人用各种手段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渗透,儿童团在反敌特渗透,传递情报,“反扫荡 ”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天,从境外来了一位相命打卦的先生。站岗放哨的儿童团员查看了他的路条,没有发现问题,就放行了。相命先生从新河村往北,自然有不少的善男信女请他开书相命。儿童团员夏余水等人发现相命先生在村子里面到处转悠着,根本不像路过的相命先生,觉得相命先生形迹可疑。一面暗中发出信号,让其他的儿童团员悄悄地跟踪监视此人,一面赶紧把这一情况报告了北虹乡民兵指导员,单指导员派民兵抓住相命先生。经过审问,相命先生原来是东台城日军派来刺探情报的特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