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绵绵思念 > 用信仰讲好红色故事
用信仰讲好红色故事
作者:钱春霞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25-09-25 浏览次数:70
2005 年11 月,我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通过公开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
钱春霞讲述新四军故事
2005 年11 月,我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佩之情,通过公开考试,如愿以偿地成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17 年来,我记录了100 余万字专业笔记,撰写了20 余篇专业文章,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专业的讲解,多次圆满完成各类重大接待任务,我个人讲解累计达1 万余场,常因工作需要放弃休息,创造了3年没有一个休息日、全天讲解8 个场次的工作记录。
我是在黄桥这片热土上成长起来的,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长辈们讲述黄桥决战的故事,还有那首脍炙人口的《黄桥烧饼歌》。为读懂黄桥决战内涵、把握黄桥决战脉络,我如饥似渴地疯狂读书,从中寻找知识点,随身带着小本子,认真记录每一个有关黄桥决战的故事,并将其灵活穿插到讲解词中,让抽象的讲解更具故事性、更具感染力。为把红色文化传播好,让无声的藏品传出背后的故事,面对每一位来馆的参观者,我都注意用激情昂扬的讲解,将他们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哲学家萨特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回望自己的工作历程,个中的酸甜苦辣唯有自知,触动心灵的事不在少数。与陶勇将军之子张小勇的3 次“接触”,却让我感触颇深,并时刻警醒着我,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必须永葆对党的忠诚,才能讲好红色故事。初识张小勇,源于一张馆藏报纸。那是2009 年6 月,在整理馆藏资料时,我偶然翻出了1979 年2 月9 日的《解放军报》,第三版署名张小勇的《怀念与思考》一文深深吸引了我。作者以自己真挚的情感,讲述了陶勇将军光明磊落、坎坷短暂的一生。再闻张小勇,源于他发表在1987 年第5 期《大江南北》杂志上的两首诗,一首题为《安灵》,是为其父亲10 年家祭所写,还有一首名为《先父20 周年祭》。第三次接触张小勇,是我和他的唯一一次见面。2011 年7 月17 日,已身患绝症的张小勇和粟裕将军后代粟戎生中将一行来黄桥凭吊先辈。在新四军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张小勇随手拿起布展的一部电话机,对粟戎生说:“粟司令,快下命令吧,誓死保卫黄桥东门。”一句话引得众人开怀大笑。你能相信他是一位绝症患者吗?看待生死如浮云,真不愧是新四军后代。
2012 年2 月24 日早上,我收到馆长的信息:我去上海,张小勇逝世。短短几个字,让我大脑霎时一片空白。唯一清晰的是,第三次与张小勇接触的场景。我看见他,站在父亲当年战斗生活的历史照片和珍贵的革命文物前,久久地凝视着,双眼泛着泪光,迟迟不愿离去。临行前,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姑娘,你的精彩讲解,让我非常激动,希望你再接再厉。”从那以后,无论工作中遇到什么挫折,我都毫不退缩。因为我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群体,他们就是黄桥战役所有的参战者,就是为革命胜利壮烈牺牲的先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