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 特稿


老区脱贫 时不我待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10-10   浏览次数:8326


  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而革命老区脱贫则是重中之重。铁军传人对老区脱贫应投入更大的政治热情。


铁军之最:全面认识辩证看待新四军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王先胜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329


    新四军在全民抗战中,对全国抗战发挥了踞局部而扼全局的作用,对正面战场发挥了积极的配合作用,在战略全局中发挥了“生命线”的作用,对整个华中抗战发挥了主力军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战略牵制作用,对整个抗战胜利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任何低估和小视新四军地位作用的现象都是片面错误的。   


30万遇难同胞祭


作者: 黄 洋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326


    当我们走出大门,看到扎实的木架上挂着和平警世之钟。在深沉而悠远的钟声里,人们感受着屈辱与历史,召唤着和平与未来。走出纪念馆,明媚的阳光将我们的心情重新梳理。清清的水流从纪念馆门前缓缓而出,流向和平与发展的大海,流向充满希望的土地,流向美好的明天……


和平是唯一的主题——访《和平宣言》作者冯亦同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9   浏览次数:8330


  201412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广场上举行,77名中学生齐声诵读了国家公祭《和平宣言》,发出了南京对和平的呼唤;十二年前,在同样的地点,第一篇《和平宣言》被诵咏。它们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南京作家冯亦同。


激情岁月之《新四军战歌》


作者:侯求学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28   浏览次数:8327


  周日在街上闲逛,但心中还是放不下旧书摊,走着走着又来到了它的跟前。书摊上多是些教辅类的学生读物或励志读物,但我还是有所得,用5元买下一本《新四军战歌》。


国家公祭鼎的设计历程


作者:谭秋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9   浏览次数:8330


  铸鼎记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就有夏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的传说,此后青铜鼎成为国之重器,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各个时代的重要史实。


深切怀念张劲夫同志(下)


作者: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8   浏览次数:8331


     张劲夫在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中国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他是共产党员的表率,是革命干部的榜样,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是华夏历史上永远铭记的民族英杰。


深切怀念张劲夫同志(上)


作者: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8   浏览次数:8328


     张劲夫同志因病于2015731日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无限悲痛。他的音容笑貌,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和丰功伟绩,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在伟大抗战精神的激励下


作者:本刊编辑部   责任编辑:赵雨希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8   浏览次数:8327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的伟大斗争中,我们要带头继承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按照“四个全面”的伟大布局,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我是一位光荣的新四军战士


作者:吴佩之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6-09-02   浏览次数:8326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我是一位刚进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我已是成熟的抗战老兵了。回首70年前的烽火岁月,我感到欣慰的是,八年抗战,我积极投身其中,这是正确的人生选择……


共有: 617 条记录 34/6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1   32   33  34  3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