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幼时看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


作者:汪谷冰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15   浏览次数:8326


   抗日战争初期的1939年,那年我11岁,在泾县城读小学四年级。春节后鬼子飞机又连连几次轰炸泾县县城,为躲避战火我随家人逃难,来到县西乡竹田村(今属泾县桃花镇新民村),住在外婆家。


天翻地覆慨而慷


作者:蔡秋明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13   浏览次数:8327


    没有老区人民配合解放军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就没有解放军的渡江胜利。胜利了,和平建设了,不能忘记人民解放军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老区人民的历史贡献。改革开放30年,南京创造了发展史上最好最快的黄金时期,开辟了一条大步迈向现代化的道路!


“老板村官”显身手


作者:射阳县老促会海通分会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13   浏览次数:8336


    30年前,射阳县海通镇的村干部都是“抓革命,促生产”,进农家、跑田头的指挥管理型村官。如今,这类村官都已让位给了进车间、跑市场,自己富、带头富的“老板型村官”。


一次心灵的唤醒


作者:范德胜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10   浏览次数:8326


  1944年,我所在的地方部队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开进苏南山区。基于抗击日伪的需要,我们只能暂时在山区活动。



闽北苏区的创造者黄道——访黄道子女黄知机黄知慧


作者:李赞庭 黄海宁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10   浏览次数:8342


  黄道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又是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仅39岁。


界碑上的中国(外一首)


作者:胡世健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9   浏览次数:8331


根据地的儿童团


作者:李泽林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9   浏览次数:8331


  1939年秋,新四军五支队东进抗日,解放了我的家乡——安徽省天长县大通镇。别看这小小的集镇,不少部队在这里驻防,新四军二师师部也曾住过这里。许多高级首长,像刘少奇、张云逸、张鼎丞、罗炳辉、谭震林、邓子恢等都在这个小集镇上住过,这里一度成为淮南抗日的中心。


听“三老”讲述春天的故事


作者:王乃顶 郭新顺 颜章才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8   浏览次数:8333


  踏着三月和煦的春光,笔者走进江苏省阜宁县老复员军人、老伤残军人、老军烈属的家中。他们讲述人武部一个个情注“三老”、心系“三老”的动人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温暖的歌,像春风一样轻拂着“三老”的心田。


第一次通过封锁线


作者:朱薇明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7   浏览次数:8329


    193910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晨操回来后,都集合在军部服务团团部的门口。谢云晖副团长当众宣布名单:演剧组、民运组、歌咏组、美术组等二十多位同志组成小分队,先到苏北敌后的扬中县挺进纵队,后到江南敌后一支队工作。夏时同志任队长,领队的是军政治部民运部的彭柏山科长。


巾帼岂无翻海鲸 ——记解放前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


作者:李大容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5-04-03   浏览次数:8339


  这是25年前的珍贵镜头:在庆祝南京解放35周年的日子里,一位70多岁的女同志,在茶话会上即席讲话,慷慨激昂;在庆祝大会上,她前排就坐,位置显赫;在火炬接力活动中,她在雨花台烈士群塑前,举起火把点火。她,名叫陈修良,解放前中共南京市委书记。


共有: 3716 条记录 257/37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56  257  258   259   260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