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淮北根据地的一个优秀党支部 ——古陡抗日风云录


作者:邓泽民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1   浏览次数:8329


    20世纪40年代,淮北抗日根据地泗五灵凤古陡乡,涌现出一个优秀的中国共产党支部。这个支部与日寇和汉奸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 ——纪念黄道诞辰110周年


作者:刘勉钰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1   浏览次数:8341


    黄道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奉调赴皖南新四军军部工作途中,在江西铅山县河口镇被顽固派特务谋害,年仅39岁,是新四军抗日将士英名录上记载的第一位烈士,被陈毅称为“新四军的创造者之一”。


惊魂“海辽”号商船起义


作者:王春华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1   浏览次数:8328


  1953年版的人民币5分纸币正面右侧,印着一艘巨轮,它就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驾船起义、并升起五星红旗的第一艘商船“海辽”号。1949年,我作为“海辽”号上的一名水手,对那段惊心动魄的航海历程略知一二,现在回忆往事,别有感触。


紫金山下戴笠墓——戴笠墓葬及被毁揭秘


作者:贺雨辰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1   浏览次数:8378


  戴笠的一生,包括坠机死亡,无不充满谜团与传奇。与充满谜团和传奇的生前相比,戴笠死后的归葬之地却是非常清楚的。然而时常从媒体上看到一些关于戴笠墓的文字,多数并不准确。本刊特登此文,以匡讹谬。


血证


作者:徐志耕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8328


    石头城中的退休工人吴旋,作为《屠城血证》中的生活原型——一个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16张日军南京大屠杀照片的中国人,又一次体味了雪耻和复仇的情感。记忆像那些照片一样难忘。


小交通智闯封锁线


作者:古月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8325


    194410月下旬,周林深结束了城市秘密工作任务,去苏中公学学习。他怀着重返部队、回归根据地的惬意心情,在分区交通站住下,等待站里的同志带他越过封锁线——海安曲塘间的公路北上。


浅论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作者:张树华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8330


  中国人民志愿军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牢记人民的嘱托,高举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旗帜,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一道浴血奋战,历时两年九个月,将美国为首的16国“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驱回三八线附近,迫使其于1953727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周汉清”请 “医生


作者:古月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10   浏览次数:8329


  周汉清是新四军皖南抗日游击队指挥机关中的一名警卫员。当时周汉清除保卫首长和机关的安全外,还要四处寻找吃的。大伙住石涧,吃野菜,嚼葛根,处境十分困难。最怕的是出伤病员,那时机关既没有卫生员也没有药,谁受了伤或者生了病,大家只有干着急。


我与父亲是相通的——访新四军老战士、张太雷烈士之女张西蕾


作者:蒋琰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09   浏览次数:8325


    张太雷与瞿秋白、恽代英并称“常州三杰”。1927年底张太雷在领导广州起义中牺牲时,二女儿张西蕾刚刚5岁。如今,张西蕾老人,已88岁高龄了。每个老人都有一段故事,都曾走过属于他们的光辉岁月,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张西蕾老人也是如此。


抗美援朝战争简介


作者:孙智萍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   日期:2014-12-09   浏览次数:8334


  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像一只手臂从亚洲大陆的肩头伸出去,一直向西南延伸约1000公里。半岛东西最宽处约360公里,最窄处只有170公里,总面积约22万多平方公里。朝鲜北面以鸭绿江、图门江为界与中国东北、俄罗斯西伯利亚一角接壤。


共有: 3714 条记录 275/37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271   272   273   274  275 下5页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