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
- 特稿
 - 老兵亲述
 -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
 - 中国梦·边防情
 - 多彩军营
 - 昔日根据地 今日新农村
 - 海洋岛屿与国防
 - 感怀新四军
 - 新四军诗词品读
 - 峥嵘岁月
 - 绵绵思念
 - 将帅传奇
 - 史林新叶
 - 老兵风采
 - 铁军精神进校园
 - 我与新四军
 - 红色景点
 - 艺苑
 - 连载
 - 本刊专访
 - 特别阅读
 - 我与铁军
 - 新四军故事汇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我陪皮定均军长赴朝见习
作者:徐将润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8 浏览次数:8535
《唱支山歌给党听》诞生到传唱奇闻
作者:竺柏岳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8 浏览次数:8706
《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歌词取材于《雷锋日记》,其实不然。它从诞生到传唱,有着一番鲜为人知的经历,并与新四军有关。
老区人不忘英烈 共和国永记忠魂——大胡庄八十二烈士遗骸七十一年后被发现
作者:束华静 责任编辑: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7 浏览次数:8735
不拿枪同样是战士——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副会长葛华谈新四军文艺工作者
作者:周树林 史惠倩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7 浏览次数:8550
“我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抗日战争中的郁达夫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9125
提起郁达夫和他的文章,人们往往想到颓废、忧郁、感伤等形容词。其实,他还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他有着严肃的生活态度和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无惧艰难险恶的斗争环境且视死如归。日军侵华时期,投笔从戎的作家很多,但只有郁达夫一人在日本投降之后牺牲在异国他乡。或如其言,他不是一个战士,只是一个作家,但他无愧乎一个时代的英雄。
华东财委精英传奇
作者:蔡晓鹏 责任编辑:王庆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11-26 浏览次数:9161
新四军三支队喋血皖南
作者:冯晓蔚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5 浏览次数:8742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闽赣边苏区和闽东苏区的红军游击队接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的指示,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至此,新四军第三支队与皖南人民一道,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
扬帆屡蒙冤 逆境自扬帆
作者:刘小清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7期 日期:2013-11-25 浏览次数:8768
扬帆,原名石蕴华,曾用名殷扬,加入新四军后改名“扬帆”,有扬起风帆,驰骋抗日疆场之意。他投身于轰轰烈烈的新四军文化工作,在抗战的腥风血雨中艰难穿行 ,曾无故被审查怀疑,但他始终对党忠诚、无所畏惧,后又在惊心动魄的情报战线上立下赫赫战功。
抗日战争中的曹聚仁
作者:陈虹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纪实》2013年第8期 日期:2013-11-25 浏览次数:8699
深切缅怀老校长宋泽夫
作者:智仁勇 责任编辑:李赞庭 来源:《铁军》2012年第7期 日期:2013-11-22 浏览次数:88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