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tiejunmedia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免费注册  加入收藏  官方微博

《铁军》


《铁军·纪实》


《铁军·国防》


您的位置: 首页 > 《铁军》


血染大胡庄 英名万古传


作者:陈伯新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07   浏览次数:8333


  70年来,历史没有忘记大胡庄战斗,后人没有忘记82英烈。1987年,大胡庄战斗的旧址上竖起了六米多高的烈士纪念碑,碑文是: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永垂不朽。从此,大胡庄和刘老庄两座烈士纪念碑,就像一对巨人兄弟东西遥望着屹立在淮安大地上。


写在奶奶谢飞逝世一周年之际


作者:谢頔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7   浏览次数:8336


    冬去春来,不知不觉中,奶奶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凝视着奶奶卧房中那张冲着我微笑的照片,仿佛奶奶就在身旁。想着,想着,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和奶奶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铭记抗战历史 彰显正义公理——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就设立“两日”举行座谈


作者:李鹏飞 施培铭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7   浏览次数:8336


  3月3日,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举行座谈,常务副会长张宝康,高级顾问丁炳生,副会长毋瞩远、杨朝宽、王清葆、张明亚以及各部门负责人和驻会工作人员出席。张宝康主持会议,王清葆介绍了两项决定的相关情况。


铭记历史 守望历史——专家评议中国确定设立“两日”的重大意义


作者:王建朗 朱成山等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4   浏览次数:8339


  对于一个公民来说,爱国是一个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和平时期,我们爱国就是要表达对抗战先烈的缅怀,对侵华日军屠杀的无辜同胞的哀悼。


硕士指导员王兵和他的“尖刀连”


作者:刘丽群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4   浏览次数:8352


  这位走进群山环绕的基层连队、带着“尖刀连”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驻守在云南边防线上的硕士指导员王兵的心路,我感受到他在成长中内心的坚守与坚强。


用红色文化占领思想文化阵地——部分铁军杂志理事会成员谈红色文化宣传


作者:窦娟   责任编辑:姚云炤   来源:《铁军》2014年第3期   日期:2014-07-04   浏览次数:8341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新四军研究会铁军杂志理事会去年召开了第三次理事会暨文化建设研讨会。


76年的等待


作者:赵建峰   责任编辑:束华静   来源:《铁军》2014年第4期   日期:2014-07-03   浏览次数:8345


  1937年12月13日,一个无法忘却的日子。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持续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人惨遭杀戮。如果以秒来计算,每隔12 秒就有一个生命消失。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


梅门三代英烈 ——采访梅福林手记


作者:赵东云   责任编辑:王月红   来源:《铁军》2014年第3期   日期:2014-07-03   浏览次数:8350


  结识梅福林,纯属偶然。2012年岁末的一个朗晴晌午,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组织去渡江战役纪念馆参观,在归来的大巴客车上,一位矍铄老人的洪亮谈话声引起了我的注意。老人一边谈话,一边把刚刚编印的书籍分发给几位友人,我稍稍留意,但见书的封面上赫然写着“梅门三烈士”几个字。


永远怀念一氓老人


作者:徐忠宁   责任编辑:党亚惠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03   浏览次数:8334


  1990124日,李一氓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李老的一生,高风亮节,有口皆碑,我以崇敬的心情,记叙片断往事,以志深切怀念。


茂林留有新四军军魂


作者:王春生   责任编辑:魏冉   来源:《铁军》   日期:2014-07-03   浏览次数:8339


  我终于在茂林找到了军魂。我仿佛听到环绕茂林的群山中,松涛阵阵,竹喧声声,烈士们在呼喊着:负伤不退,被俘不屈,临难不慌,被围不惊……


共有: 3720 条记录 307/372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一页 上5页   306  307  308   309   310  下5页 最后一页